![]() 日志正文
|
||
2018年4月14日上午8点,我和朋友从武夷山乘坐火车前往婺源,在武夷山火车候车室喝茶时方知,原来喝茶很有讲究,以饮茶时的气势分为三类爆喝者称为牛饮;次之为驴饮;只有慢斟慢饮者才可算作品茶。一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年轻貌美的茶社负责人亲自为我们泡茶。一边泡茶一边调侃,很有情趣。 有上饶在北京工作的朋友出面安排,婺源方面有专人专车负责,我们只需迈开双腿,转转眼球,时不时煽动一下激情的翅膀,这样的旅游既便捷又精准,既节省时间和体力,又能得到很多无法从书本上能够了解到的信息。 从武夷山到婺源,一路上都是青山秀水,美丽极了。高铁速度快,且舒适。我对同行的朋友说,倘若是久远的年代,在这样的山区行走,深山密林里,路边埋伏的不是豺狼虎豹,就是杀人越货的土匪,不知该是怎样的恐怖,如今,我们生活在这样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真是天大的幸运。 婺源的名字早已让我梦魂牵绕,那里的油菜花、梯田、菜园,古老的民居,森林的氧吧对任何一位喜欢山水的人来说都具有强大的诱惑力。我曾多次去过武夷山、去过上饶、去过鹰潭、去过衢州,就是没有到过思念中的婺源,这一次终于梦想成真。 婺源,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志成。婺源,东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中国瓷都景德镇市,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和古徽州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南接具有江南第一仙山之称的三清山和铜都德兴市。这样的地里位置,随便喊上一嗓子都能蹦出出它沉甸甸的分量。 很多去过婺源的朋友都曾对我说过,那里峰峦层叠竞秀,溪流碧波潋滟,处处山明水秀,绿色葱茏,仙境般的美丽。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婺源素有“书乡”之称,据记载,自宋以来,直至大清末年,这里名人辈出,南宋的朱熹,大清末年的詹天佑等等扛鼎的高人,全都出自于这片青山绿水之中。 此次婺源之行,意想不到的是我们竟与某位大人物同一天到达,不必言明的原因,我们在婺源火车站等待好一段时间。接待我们的司机兼导游夏同志才姗姗赶来,夏同志,男性,30多岁,非常干练,上饶人,曾有好几年在军队服役的光荣历史。 夏同志说婺源每一寸土地都是AAA景点,同时,还拥有一个AAAAA级景区,12个AAAA级景区,是全国AAAA级景区最多的县份,这么多的景点,首选AAAAA级景区江湾村。 江湾镇距婺源市区只有20公里,这里三山怀抱,梨园河依村而过。后龙山摩崖造像清晰可见。漫步江湾镇,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村庄风貌泾渭分明。分别称之为“古江湾”,“老江湾”,“新江湾”。 不知为何,这么个小村落,能够轻而易举地摘得AAAAA级桂冠,除了自然风水,或许还有其它的原因。听夏同志讲,婺源过去非常的偏僻,没有铁路,也没有告诉,没有重工业,这里除了书香,就是油菜花和茶香,闭塞的环境保留了这片上帝赐给人类的诗画般的田园。 据说,前些年,江姓大领导来此寻根,到江湾村祭祖,这里的发展趋势瞬间就芝麻开花,铁路、高速公路应运而来,各种影视基地在这里相继建立,有人蜂拥而入。在为这片深闺久藏的地域倍感欣慰的同时,我也悄悄地有过一丝的担心,真的不知道上帝留给神仙们的最后一块避难所,日后会是怎番模样? 江湾镇有个大祠堂,大即 “萧江大宗祠”,夏同志说江湾的江姓族群乃是西汉初年萧何的后裔。萧何帮助刘邦夺得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他的十四世后人叫萧衍,是南北朝时期南梁的开国皇帝。 萧衍的长子叫萧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昭明太子。萧统虽然没有接班做皇帝,可他在文学上很有造诣,对中国历史很有影响的那部《昭明文选》出自他手。昭明太子后裔人才辈出,后梁的开国之君便是他的而子,随后,其孙、曾孙相继继位。至唐代,萧氏家族先后出了八位宰相,这八个宰相皆为昭明太子的后裔。这其中的萧遘是唐末唐僖宗的宰相,因黄巢之乱而隐居于歙县篁墩,为了掩人耳目,将萧姓改换成了江姓,这就是婺源江姓之源,亦称萧江。 江湾村最气派的大宅院当属“一府六院”,始建于明朝末年,取古徽州一府(徽州府)、六县(歙、黟、祁门、休宁、婺源、绩溪)之意而命名。这组庞大的多层建筑群机构奇巧,风格独特,大屋套小屋,仿佛是一座迷宫,其风格为江湾村所有古建筑之最。这幢非同一般的大宅院于20世纪80年代坍塌,后全部拆除,唯有那“府门”的石库门框依然耸立在那里,述说着曾经的记忆。 鄙吝“一府六院”,江湾村还有一幢别具特色的徽派建筑保存基本完好,此建筑最初的主人是清代末年的江湾村人江仁庆,此人 13岁时到上海学徒经商,经过30多年艰苦拼搏,成为屈指可数的大富人。江仁庆衣锦还乡后,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这里专门建造了这幢大房子,供给父母颐养天年。此宅亦为徽派穿堂式结构繁复多变,浮雕、深雕、镂空,人物形象生动,结构布局严谨,处处体现着主人的高雅审美情趣。 清末明初,从江湾村走出一位历史名人,他就是清光绪十年的新科状元张謇。张謇原本出生江苏南通,家境贫寒,儿时随着挑洋货担的人群流落到婺源江湾村。是江湾的百姓把他抚养成人,供他读书,这位聪明好学的少年不负众望,最后金榜题名,高中状元。 张骞高中状元后不久,大清朝即被民国取代。江山变色,张謇弃笔从商,很快成为商业巨子。张謇没有忘记江湾人对他的养育之恩,他聘请了好多江湾人和他一起搞实业,并和被他一手扶植起来的实业家江湾人张之源两个人回到婺源共同建造了萧江祠堂。 据说绿茶,荷包红鲤鱼、黑色龙尾砚、白色江湾雪梨乃婺源四大土特产品。婺源茶的美妙我早已领教过,就凭这婺源的地里和气候,云雾缭绕,仙气萦徊,青翠欲滴,碧水长流,这样的地方没有好茶那才叫怪。行走在婺源的大地上,放眼望去,除了油菜花,就是翠绿的茶园,那些大名鼎鼎灵岩剑锋、婺源茗眉、文公银毫、婺源墨菊、甜香云翠就生长在这神姿仙态的土地上。 游罢江湾村已是中午时分,寻一家江湾村最好的饭店,质朴醇厚的婺源人,待客离不开茶。夏同志是有心之人,桌上两道美味点的都是当地特色美食,一道是荷包红鲤鱼,另一道是在我的授意下,老板把江湾雪梨切成细丝,然后在上面撒点白糖,明曰“白山落雪”,这道菜原本是我的看家本领,美味爽口,旅游路上吃上一盘,神仙般的感受。 吃罢午饭,我等立刻启程,前往向往已久的篁岭。婺源的篁岭被誉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之一。篁岭地处婺源石耳山脉,那里的千亩梯田,甚是壮观,是观赏婺源油菜花最佳地点。每年阳春三月,婺源篁岭山间油菜花全面盛开,千亩梯田油菜花同时绽放,那是一种盛况空前的美丽。 篁岭以其独特的梯田地势与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群交相辉映,秀气而瑰丽。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点缀在金灿灿的油菜花田中,那样震撼的美丽,不是可以用语言可以描述的。 如今,人们不用一步步攀爬去欣赏人间美色,可以坐缆车,甚至可以坐直升飞机俯瞰花海。我来之时,油菜花刚刚凋谢,少友残留,但是那梯田的壮阔,满目的葱绿,也以让我激动不已了。 我们三人一边听导游,一边走向传说中的览篁岭小村。路边有400-500树龄的大树,树旁依旧有一小片一小片盛开的油菜花。导游是个刚从旅游学校毕业的邻村的小女孩,她说,景区开发后,把原先住在村里的村民都转移到山下去了,开发商们正在投资打造篁岭景点。 篁岭村依山而建,所有的房屋呈阶梯状扇型分布,高低错落,典型的徽派建筑。一条主街,两边的屋宇连成一体,如今,路边的小屋都成兜售当地特色产品的小商店。一群群高龄女游客,在小街上拥挤着,喧嚣着,手里挥舞着各种颜色的纱巾在拍照。 村内几处高宅阔院的建筑风格和规模丝毫不亚于江湾村的“一府六县”,据说这座建筑的主人是一位曾经做到宰相级别的人物。 据说这座豪宅建造之初,很多材料都是人们从山下肩挑背扛而来。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高处,人们往返山上和山下是那么不容易,村里的人们还在这里不停地创造繁华?用其一生,乃至几代人的积淀来打造如此豪阔的宅院。那是这里的人们对家族根系的坚守,不管走多远,不管怎样飞黄腾达,落叶归根的思想一直都是他们寄托和传承。 如此凭僻静的地方,交通如此的不便,居然有这么多美丽的建筑,出了那么多的文化人和高官。这样的发现再一次证明了一个牢不可破的事实,那就是过去的乡村是士绅们驰骋的天下、是中华文化的温床和根脉。 街边一处大宅院有很多精美的木刻,上世界六十年代,很有头脑的主人就在那些所有“封资修”的木刻上写上了当时最伟大的口号,没有人再敢动其一根毫毛,后来把伟大的口号擦掉,就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 篁岭村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就是房前屋后无所不在的晒匾,长长的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里面放着粮食和蔬菜以及其它晾晒的物品,五颜六色,衬托着徽派古建筑的粉墙黛瓦,展示着世界独一无二的乡俗景观。 空间狭小,气候多雨,山居人家对这种晾晒习俗有着深厚的情感,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代表了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因此,婺源的篁岭也被文化部授予 “最美中国符号。”篁岭景区在很多电影和电视剧中出现,相信不久的将来,篁岭一定会成为中国最具民俗特色的文化艺术影视村落。 在篁岭的村头,导游小李和我们依依惜别,这个精巧雅致的女孩,是篁岭附近的另一个小村庄里,相貌清秀,吐字清楚,对篁岭有着深厚的感情和透彻的了解。 导游小李,本地人,去年从南京旅游大学毕业,个子不高,精巧,喜庆,清秀,口齿伶俐,很健谈,很认真,很负责任,一路上都在给我们照相,不停地回答着我们的发问。有这样一个美丽年轻的导游陪同几个小时的行程,真是在旅游途中很难遇到的。 告别了篁岭,夏同志我们送到了上饶火车站,他们二人我和另一位朋友将从那里出发前往景德镇一游。再见了,婺源,再见了,篁岭,再见了,婺源的夏同志,再见了,篁岭的导游小李,若是有缘,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再相会。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