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9年4个月
访问:?
文章:1727篇

个人描述


以博客的形式,写一部《并非我一个人的故事》。写自己,是写心路的蹉跎;写他人,是写时代的颤栗。在历史的面前,我献上的是一束圣洁的鲜花。
本博所发表的文章均为本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游镇江焦山金山北固山

分类:我的游记
2021-02-19 16:02 阅读(?)评论(0)


乘舟登上焦山,眼前的汉柏、宋槐、明银杏树比比皆是,寺院楼阁全都掩映于绿荫之中。一块高高的岩石上刻有“中流砥柱”四个大字,据说这是清代产物。山水人文古迹众多,犹以摩崖石刻和宝墨轩最为出名。焦山西麓沿江一带的峭壁悬崖上,南朝以来的题诗字刻就多达百余处,定慧寺东侧的宝墨轩陈列有南朝以来历代碑刻460多万件,

寺内有御碑一座,上面镌刻着清乾隆皇帝手书《游焦山记》。

镇江的朋友告诉我,这碑林中的《瘗鹤铭》极富盛名。相传《瘗鹤铭》出自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之手,为了纪念死去的一只鹅,在这里留下的神来之笔。后来因为岩石崩裂,《瘗鹤铭》随石壁坠入江中。直到康熙年间,才由镇江知府派人从江中捞起。

站在焦山之巅,可见一楼,名曰吸江楼,朋友告诉我如果清晨来此,登上次楼,可以一睹日出时的壮美景色。可惜我来时已近中午,只能俯瞰滔滔江水东流不息。据说近年来,焦山上定慧寺又建42米高的万佛塔,白天,有人可以登高远眺,夜晚,塔上的灯光还可以为江船指引航向。

我曾在电视看过一个节目,说这焦山附近的水面江流湍急,经常有事故发生,镇江人就组织义务抢险队,为途径船只保驾护航,此义举几代人薪火相传,很是让人感动。

从吸江亭继续西行,于疏林修篁中,有小斋三间,据说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读书处。由此下山,又可见一小亭,名曰“壮观亭”,非常喜欢亭前的那幅对联:“砥柱镇中流,此处好穷千里目;海门吞夜月,何人领取大江秋”。

在焦山东侧的山脚下,见一呈扇形面古堡垒,这就是建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期的焦山炮台。1842年英军舰队进入长江,遭到了焦山炮台守军的抵抗,最后清军溃败,镇江港口被迫开埠。

于焦山上,朋友还告诉我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蒋公请假10天,在宋霭龄的爱排下,与宋美龄一起来到焦山,两个人在这里度过了十天美妙的时光。

金山寺

金山寺雄峙于镇江城西北的长江南岸,山势挺拔巍峨,建筑宏伟壮观,风光明媚旖旎,故有“江南诸胜之最”的美誉。金山,古称获苻山,东晋打败前秦附件于淝水之战,将所有的战俘囚禁于此。

古之金山屹立于杨子江中心地带,至清道光年间逐渐大江南岸相连。“昔日无舟不通行,现在打马上金山”,这两句小诗说的是金山寺位置的变化。现在不仅可以打马能上金山,我下汽车亦可上金山。

金山素以建筑宏伟壮丽闻名,寺庙殿宇僧舍诸多。拾阶而上,远远望去,古木掩映着殿宇楼堂,山与寺,寺与山,浑然一体。金山寺、慈寿寺、妙高台、白龙洞和法海洞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传说。

金山最高处有一座留云亭,亭中的石碑是300多年前,康熙皇帝陪同母亲来此游览留下的纪念。据说,当时康熙准备给这个亭子题写一个“江山一覽”的匾额,可是落笔之时,竟然忘了覽字的写法,身边的宰相张玉书看出了端倪,赶忙上前叩拜,顺便说了一句“臣今见驾”,康熙顿悟,于是就有这个“江山一覽”的康熙御笔。

据说金山上的妙高峰就是“梁红玉击鼓退金兵”故事的发生地。公元1130年,金兀术大破杭州城后,率十万大军,水路战船500艘,满载胜利果实,从嘉兴、苏州运河浩浩荡荡逶迤北上,企图经镇江经长江入杨洲撤回到大金国。

此时,韩世忠和梁红玉夫妇屯兵镇江,巾帼英雄梁红玉亲擂战鼓,韩世忠领兵迎敌。三通鼓响,八千水军火力全开,金兵荒不择路,误入黄天荡,受困48天,后随侥幸脱险,却损失惨重。

金山上有好几处景点都与《白蛇传》有关,法海洞,又名裴公祠,位于金山塔西下侧的悬崖上,相传是法海和尚苦修之处。据说法海原本是唐朝宰相裴休的儿子,从小就被送到庐山的寺庙出家,后辗转来到镇江的金山。法海就是金山寺的开山鼻祖,是位很有修为的和尚,白蛇传的故事纯属是对他人格风范的摸黑。

实际上,包括我本人在内,很多人来金山,都是为了在金山寺发生的那个水漫金山的故事而来。话说峨眉山的蛇精白素贞,不甘山中寂寞,伙同另一条小青蛇精下山寻求快乐。姐妹俩来到杭州西湖,巧遇书生许仙,两个人很快就结成了夫妻,并开了一个药店谋生,白素贞当起了坐堂大夫。

俩小夫妻的小日子蒸蒸日上,谁知道半路上杀出个金山寺的老和尚法海,这个法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不把这对美满姻缘拆散决不罢休。几经折腾,法海终于把许仙骗到了金山寺,给他强力洗脑,让他认清人妖本非同类的现实。

白素贞和小青姑娘闻讯赶来,好言恳求法海放回许仙,却遭到了法海的蛮横拒绝。两个蛇妖忍无可忍,使用法术,引来滔天洪水,召来东海的虾兵蟹将,水漫金山,触犯的天条。

法海与白素贞在金山寺前一决高下时,有个小和尚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把白许仙给放了,许仙从白龙洞跑出来抬眼一看,哇塞,此处竟是杭州西湖上的长桥,白素贞和小青姑娘正在桥上迎面向他走来。

那一段生离死别真是赚取了好多人的眼泪,随后白素贞就被镇在西湖的雷峰塔下。

不管水漫金山的故事怎样诱人,这个故事毕竟不是真的,故事虽然虚构,可这金山却活生生地矗镇江的大地上。除了金山寺,我还在金山找到一个名叫中冷泉的地方。游金山,为什么还要在这个有泉水的小池塘前站一站,抒发一下心中感慨,那是因为我喜欢的几位古人都曾为它留下过灿烂的文字。

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出任江宁(今南京)丞时曾游此山,并在山上一个小亭楼写了那首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在与元军谈判时被扣留,他于镇江巧妙险,并在此泉边上写下了一首豪情奔放的诗篇:“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男儿斩却楼三首,闲品茶经拜羽仙”。此泉此亭凭此两首诗篇,足以让没一人诱人高山仰止。

北固山

来镇江,无论有多忙,一定要抽个时间到北固山转转。北固山位于镇江市东北江滨,居金山和焦山之间。我来北固山时,游人很少,这种氛围感觉甚好,可以边赏景致,边静静地思考。

北固山因刘备招亲的故事而名扬天下,这里气势逶迤,景色宜人,历代诗人墨客,如李白、苏轼、米芾、陆游、辛弃疾等人都在此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作。

相传三国时,刘备来镇江相亲,曾和孙权在北固山上站了一会,这位在河北涿州织席卖履出身的暴发户,被北固山下,大江东去,山势雄伟的景象所震撼,张口来了一句:“哇塞,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刘备的感叹只是个传说而已,真正把北固山命名为“天下第一江山”的人是梁武帝。

当年,梁武帝游北固山时,即兴挥毫写下了“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可惜这个题字在历史上遗失了,我在北固山石头上看到那六个字是宋代著名书画家吴琚补写的。

北固山的甘露寺始建于东吴初年,《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的那段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寺庙里。

孙权的美人计怎能骗过诸葛亮,诸葛亮让赵云将计就计,请吴国太来甘露寺相亲,吴国太见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一副天子相貌,于是就有了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刘备抱得美人归的结局。

我非常喜欢京剧甘露寺,乔国老唱的那段西皮流水“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臣启主说从头……从甘露寺向西不远处有一个亭子,据说这里是孙尚香跳江的地方。传说已经回到东吴的孙权的妹妹孙尚香,闻听孙刘联盟破裂,夷陵大战,刘备惨败,病死在白帝城,悲痛欲绝,从这山头一跳,为刘备殉葬去了。

这个故事我真的不信,孙尚香前几年好不容易才从刘备那边逃回东吴,逃跑时还想把阿斗胁来做人质,结果没有成功。如此看来,当年,她离开荆州时,就没有再返回的打算,怎么一下子就来了个360度的大转弯,而且,还是白白葬送了无辜的小命,实在是太给满肚子心眼的刘皇叔涂脂抹粉了。

在我这样一位比较喜欢豪放派诗歌的人看来,这北固山上,有一个人的比刘备名字更为响亮,那就是写下过好多空前绝后诗篇的辛弃疾。

辛弃疾,号稼轩,山东历城(今济南)人,曾随义军在沦陷地与金兵作战,义军失败后回到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后又任湖北、湖南、江西、浙东安抚使。

辛弃疾一生都在坚定地主张收复中原。由于受投降派的嫉妒,曾被迫退休两次,闲在家里,在江西上饶的铅山闲居20年,这对一位背负着家国情怀的烈烈男儿来说,该是一种怎样的生命的消耗。

宋宁宗嘉泰三年,辛弃疾再次被启用,任绍兴府,后改任镇江府,收复中原的愿望应不能实现,只能用诗文展示他的无望的期待。喜欢辛弃疾的诗歌,喜欢他在这北固山写下的诗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望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66岁的辛弃疾受人陷害,遭贬为平常百姓,他悲愤的从镇江军营回到了上饶沿山老家。这一路,悲愤、绝望、无奈?如今,我站在北固山上,遥想着当年辛弃疾远去的身影,这与几十年之后的文天祥被俘,歌唱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走进元军大营;陆秀夫、张世杰殉国,赵昺和十万将士投海的背景,构成了一组悲情的画面。

 


  最后修改于 2021-02-19 19:21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游镇江说南朝 下一篇:查干湖游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